2021-08-26
图片源自网络新闻,侵删
正值全国节能宣传周(8月23日-8月29日)暨全国低碳日(8月25日),有这样一个消息风靡整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圈:若建筑垃圾维持着目前的增长量,到2021年,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容量可突破1200亿元大关。这个消息就像一枚深水炸弹,炸开了行业的漩涡,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将迎来发展爆发期。
数据来源:公开数据整理
我国建筑垃圾产量惊人
近几年,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5.5亿吨-24亿吨之间,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%,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。长期以来,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,缺乏科学有效、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,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,便被运往市郊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,存量建筑垃圾已达到200多亿吨。2017年我国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23.79亿吨,但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有1.19万吨,到2021年建筑垃圾将达到28亿吨。如遇严重地震灾害,则产生量更多,仅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次产生的垃圾就高达3亿吨。
数据来源:网络公开数据整理
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
根据测算,我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5亿吨以上,而且中国的建筑垃圾存量已经超过200亿吨。在过去的50年里,中国已经生产了至少300亿立方米的粘土砖,这将在未来转化为建筑垃圾。怎样处理这些伴随发展而来的“副产品”,当然是走资源化之路。但遗憾的是,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到5%,德国、韩国等国90%以上的资源化利用率,确实很尴尬。
数据来源: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
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
建筑垃圾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:旧建筑拆除产生、新建筑施工产生以及建筑装修产生。从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构成分布来看,旧建筑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建筑垃圾的58%,新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占36%。由此可见,建筑物的拆除阶段和新建筑的施工阶段是建筑垃圾的控制关键点。
数据来源:网络公开数据整理
资源化指标倒逼市场快速释放
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的35个城市(区)统计来看,2019年试点区域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为13.7亿吨,推算2019年全国建筑垃圾总量不低于35亿吨/年。试点城市通过“临时+永久”及“现场+固定”等布局和模式来设置资源化设施,已建设资源化项目总数为445个,总处理能力3.12亿吨/年,资源化利用率已达22%。
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巨大,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作为工程建设材料可用于不同领域,如再生混凝土、砂浆、砌块、砖、板材等应用于建筑工程;再生透水混凝土、透水砖、无机混合料、级配碎石、回填材料等应用于市政交通工程;再生骨料作为渗蓄材料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;再生混凝土制品用于地下管廊等。应用工程达数千万平方米,时间长达15年,工程质量可靠。
随着再生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实践逐步深入,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技术趋于成熟,目前已发布国家、行业标准共16项,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。如《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》GB/T 25176、《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》GB/T 25177、《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》JGJ/T 240、《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》JG/T 505、《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》JC/T 2281、《建筑固废再生砂粉》JC/T 1372等。另有10余项行业、团体标准在编,包括《混凝土用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》(计划号:2020-0457T-JC)、CECS《建筑固废再生砂粉路基工程应用技术规程》、《再生骨料混凝土外加剂》(计划号:2019-46-xbjh)等。
除国家或行业标准外,建筑垃圾资源化推进较好的地区也积极制定地方标准。同时,我国多个省市也从政策层面对资源化产品的消纳给予了一定的支持。比如北京,要求市政、交通、园林、水务等市级建设工程,在指定工程部位选择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使用比例不得低于10%。可以预见,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东风已至,在各省市资源化指标的压力下,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将迎来爆发期!业内推测,到2030年,我国建筑垃圾能够带来的产值将超过3300亿元。